在他们面前打开过,有很长的一段岁月,那个箱子被爷爷埋在院子里的地底下。
没成想里面竟然还有个小木盒子,难不成那里面装着啥金银财宝,让他去跑关系走门道用?
要知道,传说他们老杨家在六七十年前可是大户人家,后来因为日本人来了才衰败了。
既是大户人家,哪能不留点后手?
想到这里,杨平安心里不由一片火热。
只是,拿出的那个小盒子,可比杨平安想的要轻的多,金手镯银锭啥的是别想了。
坐进院子里的老头儿伸出手,在已经快包浆的小木盒子上轻轻摩挲许久,眼神里闪过难明的沧桑,轻轻抽掉木盖。
木盒子里真的是没有杨平安想象中的金银珠宝,更没有什么银票和存折,银行卡什么的,就压根没在杨平安脑海里存在过,那里面只有一本残破到只剩边边角角的证件和几张黑白照片以及几枚勋章。
“你不是听屯子里说我们杨家曾经是大户嘛!这照片里人,都是!”老头儿示意杨平安拿出其中一张照片。
那是一张黑白老照片,不过因为保存的足够好,照片哪怕到如今也依然很清晰!
照片里,三名军人穿着军装英姿飒爽,不过,很明显的,边上的两名军人身材要更魁梧一些,中间的要瘦弱很多,只要没眼瞎,也能看得出来边上的两名军人对中间那个极为照顾,不然就那个豆芽菜,凭啥站三人最中间。
“这是你二爷爷、三爷爷。”老头儿轻声说道。
“那中间的这个?”杨平安本能的问道。
“是我,我在我们杨家那一代排行第六,上面有5个兄长,下面3个弟弟妹妹!”老头儿的声音很平静。
“我勒个去,我们杨家这么多人呢?”杨平安眼睛差点儿没变铜铃!
果然,他们老杨家曾经是大户,爷爷也如传说中说的那样是当过兵的。
“那一年,你太爷对天起誓,必杀日寇报我杨家血仇,我们6个兄弟去投军打日本鬼子。
你大爷爷和四爷爷五爷爷投的是二十九军,日本人打宛城时,你大爷爷战死,四爷爷在一个月后阻截日军追击时战死,五爷爷是在第二年死在了台儿庄.”老人讲起这个,眼中满是沉痛。
尤其是想起自己那个时间段,也曾经过徐州,如果那个时候他能和团座长官讲一讲,指不定就能在那里和五哥见上最后一面了。
可那个年月,杨家又在敌占区,别说通信了,就连阵亡通知书,老杨家都没收到过一封!
这些消息,还是一位卫国战争胜利后不想在打仗偷偷从部队里逃回来的隔壁县的一名少尉排长告诉杨家的。
杨平安微微一呆!
“你二爷爷和三爷爷带着我,投了67军,淞沪之战,他们两个都没了”老人轻轻的说着发生于60多年前的事,声音无比的平静。
但眼窝里却是闪烁着点点泪光!
哪怕已经过去63年了,他依然清晰的记得三哥要开车去引诱日机回过头告诉他:“再苦再难,你也得给我活着,咱老杨家一门六兄弟必须得有个回去给家里报信的。”
他做到了,他完成了对年轻三哥的承诺,他在卫国战争胜利后拒绝了长官和战友们的挽留,放弃了大好前途,固执的选择回了家乡。
“那个证件,就是你三爷爷的,他开的车被日本人的机枪扫中起火了,我就抢出了这么点儿东西。”
杨平安却是一个字都说不出来,虽然这几个爷爷距离他太过于遥远了,甚至直到今天,他才知道有这些人的存在,但他却能感受到面容平静的爷爷内心深处的疼。
5个兄长,全部在战场上战死,爷爷他心里一定极疼,疼极!
“那我们杨家”用手指轻轻触碰着来自60多年前证件残片的杨平安蹲下身,握着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