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折十钱的想法源自于王安石变法时期的折二钱,也就是由朝廷新铸一种新铜钱,个头在一枚铜钱与两枚铜钱之间,但是却可当成两文钱使用。
折二钱出现的背景有两点,第一,大宋的铜价比铜钱贵,所以此前民间几乎无人铸私钱,反而会收集铜钱融掉,再铸铜器,导致市场上不时会出现铜钱荒;第二,宋人从皇室到商人百姓都喜欢存钱,而且是存在自己家里的库窖中,不再重新进入市场,从而更加剧了市场上的铜钱荒!
王安石推行的折二钱,关键意义就在于短时间解决了钱荒,让市场上有钱可用,虽然会有昔日藏钱的宗室官绅反对,但在锐意改革的神宗皇帝坚持下,很快收到了成效。而朝廷铸造折二钱降低了用铜的成本,赚取了不少的收益,这只是副产品。而折二钱虽然低于了铜价,但低得不多,加上严厉的法律打击,私铸当二钱的现象也极少。
可惜的是,蔡京并没有什么货币的观念,就只是简单地总结了折二钱能够解决市场缺钱的矛盾、还能降低铸钱成本,然后能给朝廷带来惊人的财富。蔡京让人算过折二钱可以赚到的钱,如果改成折十钱的话,那就是整整扩大到五倍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不过,表面工作还是蔡京极为擅长的,为了表示自己不是随意推行,他专门挑了已经更换成自己亲信的陕西五路地区,在今年五月份,先试着发行了折五钱。
几个月下来,陕西地区对于折五钱的反应还算正常。于是蔡京也就放心了,下令按照陕西大钱形制正式铸造折十钱,限当年铸行,其中铜钱折十钱三亿文,铁钱折十钱二十亿文。
蔡京原本认为,既然百姓对于折五钱是能够接受的,那折十钱不过就只比折五钱大一倍,应该也没问题。
其实他在这里犯了一个十分低级的错误,那就是:折十钱相对于折五钱的倍数似乎只有两倍,而折五钱相对于折二钱也只有两倍半,再看折二钱相对于普通钱还是只有两倍,这每一次的变化看似都能接受,可问题在于,绝大多数地区百姓,看到的折十钱就是整整比普通铜板增长成了十倍,这让人如何相信这举动不是在抢钱呢?
大宋京城至辽阳的情报线打通的第一份消息,就是秦湛发来的关于蔡京发行折十钱的消息,此外还附上了折十钱与普通钱各一枚。
秦刚拿起一枚个头偏大的铜钱,这枚折十钱上,并没有想像中的任何“折十”或“十”的标志,它就是比普通的“崇宁通宝”大了一倍左右,然后围着方孔铸的是“崇宁重宝”四个字。朝廷宣布一枚重宝可兑十枚通宝,这便就是折十钱。
秦湛在来信中介绍,据说因为赵佶是神宗的第十子,有拍马屁者说这“折十”叫法不祥,日前已经正式下令,将“折十”改称“当十”。这“崇宁重宝”便就是“当十钱”!
“这枚重宝,最多用到三枚通宝的铜。换句话说,只要熔了三文通宝,就可铸得十文的重宝。朝廷的算盘打得这么清楚,百姓又岂不是傻子!”秦刚放下了手中的当十钱,“盗铸私钱之风必然大起!”
“朝廷对于盗铸私钱的刑罚一直是极严的!”秦虎说道,他在西北流浪时,曾不止一次看见过盗铸私钱的人被砍头。
“小虎你要记住:做生意的,有五成之利,就敢铤而走险;有一倍之利,就敢藐视所有的法律;若有三倍以上之利,无论流放斩首都无法阻止其犯罪的行径!”秦刚将这段后世最经典的关于资本面目的真理用此时的习惯用语缓缓说出,“当十钱的盗铸早就超过了三倍的利润,是任何刑罚都无法阻止得了的。只是,守法的商人百姓却是要苦了。”
“是啊!”秦虎是提前看过了秦湛写来的信,“蔡京这奸人,还强令京城的商贾限期将手里的通宝钱尽数兑换成折十钱。建爷那里的四海银行,都直接被朝廷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