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望族富商,宣布废除蔡党各项苛政杂捐,并在城乡按序推行京东东路已经试行成熟的城约乡约之政。
一时之间,漳州风气大变,百姓额手相庆。晁补之在送方腊等人离开时,只在身边留下了护卫数人,并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吾施太子殿下之仁政,何用刀剑乎?”
方腊甚为敬佩,但叮嘱留下的护卫:“城外即码头,若有意外,立即回流求报信为首务!”
当初由新菱川书院负责的启明星计划,实际上就分暗与明两部分。
暗的一块是由特勤房执行,大批人员先是进入京东东路,继而再入两浙路。如今,又随着形势的发展,开始转向淮南、福建以及广南两路主要城市。
而明的一块,则是从流求官学以及各州衙门的基层之处,挑选并针对培训了数百名年轻士子。这些人先是在京东东路开始陆续进入地方州县处理政务,待得他们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之后,又开始再向两浙路、以及之后的淮南、福建、两广等地的主要州县全面推开。
而此时方腊的飞鱼兵,则成为他们最重要的依靠力量,一旦出现有些州县原有官员或者是地方势力有危险举动或者是对抗趋势。飞鱼兵会利用海船的高度机动性,转战于这些地方,通过强有力的军事手段,确保六路自立之后的政务运转无碍。
除此之外,方腊还为这些新任官吏留下了一支更重要的保障力量——明教。
方腊每到一地,必会亮出他明教小明使的身份,约见当地的明教教头,郑重地向他们宣扬了明尊现身、慧明佛秦刚降世并辅佐元符太子的消息,尤其是他代慧明佛传授的《光明圣歌》,更是被所有的教徒视若珍宝。
尤其是福建路、广南两路这些军备荒弛之地,飞鱼兵一到,官兵几乎闻风而逃,地方武备便就由明教教徒自发加入的保丁来负责,竟然比之前的官兵还要强上几分。
很快,方腊因数功并赏,提拔为讨逆靖国军副都统、飞鱼军统制。
东南六路自立的时机,正好在各地秋收结束征收秋赋的时候,六路统一宣布:除了崇宁年间所有新增加的苛捐杂税一并废除之外,同时额外免除今年的秋赋,地方还未征收的就不再征收,而已经征收的也将全部退还。从明年开始,除海税之外,农赋将会连续三年减半。
所以,这个时候要讲法统的话,包括缙绅在内的百姓们会觉得,现在的官家姓赵,元符太子也姓赵,两人是叔侄,这是赵家人自己继位的事没闹明白,扯不上谋反的事;
如果是讲道理的话,大家倒是觉得,元符太子毕竟是前官家的儿子,咱就不去理论前几年被迫害逃出来的事,现在侄子回来找叔叔要回自己父亲传下的皇位,这皇宫里的那位,就该痛痛快快地把皇位给让出来啊!
最后要讲感情的话,东南六路的老百姓就不说别的了,自然是举起双手双脚支持宽赋仁政、厚待子民的元符太子啦!
两浙路自立之后,李纲直接就把《江南时报》的报社总部从无锡搬到了杭州,不仅仅不再有往日忌惮朝廷的制约,而且更有了他自己在经略安抚司里的身份保障,报纸便彻底放开了手脚。
最近这段时间,《江南时报》可谓是花样百出:既有对当年壬辰宫变的秘史追踪、又有眼下对浙闽民间关于明教明慧佛降世的奇闻传说;既有邀请学者大儒对元符太子与当年端王继承大统的法理明辩、又有报社派出专员对于江浙闽等地如今废除蔡京新政之后的实景观察。
而且,在与流求过来的报学人才交流之后,李纲已经发现,报纸上文章与平时所写的不一样,却是用语越是平实越好、风格越是自然越有人看。虽然可以直接识字读报的人不多,但是一篇可以直白读出来的文章,必然会最大范围地被流传、被听晓。
所以,他在最近的报纸上,不断增加白话文章的比例,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