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欢的三路大军向西魏进攻。
其中高欢亲率的北路军兵马最多,5万人。
其次是南路,高傲曹率领的军队3万人。
中路,窦泰的军队2万人。
高欢大军由晋阳出发。抵达蒲坂后,他立即指挥军士在浦津渡口开始架桥,而且是三座。
从军事地理上看,东魏大军由蒲坂城进攻西魏,是很好选择。
东魏泰州刺史部和河东郡治所都在蒲坂。
此时泰州刺史是段荣。
河对面的城镇叫大荔城,它是西魏华州刺史部和河内郡治所。
西魏华州刺史就是猛将王罴。
两座城以黄河为中轴分布,大致等距。
两城之间就是着名渡口浦津渡。
之所以说蒲坂是东魏进攻西魏的极佳路线,这是因为:东魏蒲坂这边,背靠中条山,附近就有古运城盐场,自古就是物资集散地,随便驻扎几万军队,供给根本不愁。而且,这里易守难攻。
反观对面荔城,西面就是关中平原,一马平川,无险可守。
东魏军一旦过河,士气必定正盛,完全可以不理会荔城,而是绕过潼关,杀向长安城以东的东阳城,直接威胁长安。
高欢亲自领军出征、在蒲坂驻扎5万大军、正在搭建三座浮桥。
——怎么看,这里都应该是东魏进攻西魏的主力路线。
再看南线。
东魏司空、豫州刺史、西南道大都督高傲曹,率3万大军由荆州出发,经武关道,强攻上洛要塞,目标指向长安东南门户蓝田城。
中路军,京畿大都督窦泰率2万精兵,由邺城出发,驻扎风陵渡北岸,准备渡过黄河,沿着崤函古道攻击潼关。
窦泰的两万人马分成两部:窦泰率一万步骑联军在前开路。副将薛孤延在后面领一万轻重甲骑士隐蔽行军,准备以奇兵面貌出现。
萧西风隐匿在云层里,在上洛、风陵渡、蒲坂三地转了一圈。
这次,他首先以合道境修为,对整个战场范围内小心扫探一遍。
确定没有其他合道境修士。
既然没有合道境大佬,萧西风就可保证自己气息不被察觉,做什么事就方便多了。
他仔细观察人间军队和阴间修士的部署。
修士观察人间军队,有降维优势。
萧西风对东魏、西魏将领的意图,可以一眼洞穿。
他看得到一些以前未曾领略的感悟。
萧西风看出,高欢在蒲坂的大动作,高傲曹在上洛的猛攻,都是虚张声势,别有所图。
高欢、高傲曹的真正意图是吸引西魏军主力,为窦泰减轻阻碍,以便他攻破潼关,直扑关中。
高欢的完整军事计划是:
高傲曹率先开战、骚扰西魏军,关键时刻从旁补刀;
窦泰的2万精锐在前头攻城掠地;
高欢自己率5万大军尾随殿后,为窦泰提供粮草、器械、军士补充。
高欢的如意算盘是一举搞定西魏。
至于在黄河上大张旗鼓架设三座浮桥,纯属忽悠。
最神奇的是,萧西风发现,西魏有两个人对东魏军的真实意图作出了正确判断。
一个人就是西魏大丞相、大将军宇文泰,另一人则是宇文泰族侄宇文深。
宇文泰率军驻扎长安城东边的广阳城。
他在此召集军事会议,与西魏将领们一起分析敌情。
大伙都主张分兵三路阻击东魏军。重点增援华州王罴,防御高欢北路大军过河。
宇文泰对大伙的提议不以为然。
他回到长安城,召集宇文氏家族后辈讨论前线军情。
宇文泰的目的是考考家族这些未来骨干。
宇文氏家族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