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这群中国人的代表?”
仰光,唐人街。
就在李安民等人抵达仰光的第二天,一名英军少校带着一群英印军士兵找到了他。
此时的缅甸英军,其实大部分都是英印军和英缅军,即军官是英国人,士兵是印度人和缅甸人。
真正的英军不多。
毕竟英国人口就几千万,之前打德国人还缺人,哪有空派几十万军队来东南亚这地方。
甚至是为了弥补本土英军不足,英国政府还从澳洲、加拿大、印度等地抽调军队。
“是的,少校!不知道少校怎么称呼?”李安民对于英军的到来,并不是很意外。
“我叫戴维。我今天来的目的是通知你们一声,你们这些中国人的居住区就是旁边的街道以南到临河地区,向东不能越过中心广场,那边是印度人的街区。”戴维少校认真说道。
“好的,戴维少校。”
说着,李安民趁着戴维少校手下的人不注意,从兜里拿出一根泛黄的东西塞进了对方的军装兜里。
“戴维少校,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戴维少校有些惊讶,当即瞥了一眼兜里的东西,顿时眼前一亮,脸上严肃地表情也变得缓和起来。
因为那是一根金条。
虽说戴维少校在进入仰光后,也捞到一些好处,但并不多。
因为他只是一个少校,吃不到肉,能喝点汤就不错了。
而且兜里的黄金是硬通货,可比什么印度卢比值钱多了。
“你想问什么?”戴维也知道收了东西,就该付出一些东西。
“我们看戴维上校只规定了北、东和南边的范围,西边不知道?”李安民当即就开口询问。
“西边没有要求,不过北边界限不能超过我刚才说的那条街。”戴维少校淡淡说道。
李安民瞬间懂起,继续问起英国人的态度,“只是唐人街这边还有一些缅人,他们之前借着投靠日本人,抢了属于我们的房子和财产。。。”
“既然是强盗,你们自己看着办就是。对于那些曾经投靠日本人的叛徒,你们倒不用客气。
对了,上面决定在唐人街设立一个警察局,人数不超过20人,你们自己看着办。
组建好后,就向市政厅报备。”或许是那根金条的原因,戴维少校多说了几句。
“多谢少校提醒。”说着,李安民又拿了一根金条不动声色地塞进对方兜里。
感受着兜里的沉重感,戴维少校心情很好,走之前又提醒道,“在唐人街范围内,你们可以随意些,但出了唐人街,别去闹事。
上面一些人对你们这些中国人有些不满。”
“多谢戴维少校提醒。”
随即李安民亲自送走了戴维少校一行。
在送走这群英国人和印度人后,李安民的心情还可以。
虽然英国人对华人有些限制,但也不是太过分。
而且唐人街的范围也比之前大了一些。
他大致算了一下,按照英国人现在划分的唐人街范围,大约是长4公里、宽1公里的区域。
这么大的面积,好好规划一下,是能容纳一二十万人、甚至更多的人口。
而仰光华人最多时候也没这么多人。
“李委员,梁经理来了。”
梁经理就是梁友国的三哥,叫梁友福。
在缅甸华人中,梁家的影响力并不小。
两人的父亲梁刚,早年靠跟英国人办银厂发家,后来支持国内革命,在民国初期还一度负责过果党在缅甸的党务。
虽说到了最近十几年,影响力有所下降,但也当过缅甸华侨协会会长。
梁家的基本盘就在腊戍,毕竟之前在腊戍南渡开的银厂。
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