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舟觉得自己可能撞邪了。
“守护协议移交完成。你们,是新的风。”电脑屏幕上那行字,活像哪个二流赛博朋克小说里的桥段,尬得她脚趾抠地,差点把实验室的地砖给抠穿。
“不是吧,现在人工智能都流行这种中二发言了?母碑系统,你搁这儿玩行为艺术呢?” 林晚舟对着屏幕翻了个白眼,总觉得这事儿透着一股子不靠谱。
那颗小种子,在月光下闪着微弱的光芒,像一颗叛逆期的星星,非要往上飞。
种皮上那两个字——“继续”,更是让她一头雾水。
“继续……继续啥啊?继续加班?继续996工作制?还是继续给你们白干活啊!” 林晚舟感觉自己脑子不够用了,这剧情走向,比她追的连续剧还离谱。
然而,地球显然没给她太多思考的时间。
三个月后,韩松站在全球“呼吸计划”的启动仪式上,对着麦克风深吸一口气,然后缓缓吐出。
“为了地球,为了未来,大家一起……哈——” 韩松的声音通过卫星传遍全球,引得无数人跟着他一起深呼吸。
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有氧运动。
韩松的“呼吸计划”,可没那么简单,他组织了上万人,在固定的时间,同步深呼吸,并且利用特殊设备,将他们呼出的二氧化碳,标记为特定的情感频率。
简单来说,就是把人类的情感,打包进二氧化碳里,然后一股脑地呼出去。
“这简直就是大型行为艺术现场啊!” 有生态保护专家在推特上吐槽, “韩松这是要把地球当成巨型情绪垃圾桶吗?”
然而,三个月后,当大气监测卫星传回数据时,所有人都惊呆了。
那些被标记了情感频率的二氧化碳,竟然真的在平流层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环流,而且,它的运行轨迹,竟然和昔日紫脉草“呼吸”时产生的波纹,完全一致!
韩松站在北极的冰原上,望着卫星图,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看来,地球真的听懂了我们的‘呼吸’。” 他轻声说道, “现在,是我们推着风走了。”
如果说韩松的“呼吸计划”还算浪漫,那林晚舟的“口述地层”,简直就是一场大型社会实验。
她设计了一个名为“口述地层”的项目,引导城市居民,每天对着土壤,朗读一句话。
这句话可以是任何内容,可以是情话,可以是抱怨,甚至可以是骂街。
“反正地球又不挑食,啥话都听。” 林晚舟在项目启动仪式上笑着说, “大家就当是跟地球唠嗑了。”
起初,响应者寥寥无几。毕竟,对着土说话,怎么听都像个神经病。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这个行列。
有人对着土壤倾诉失恋的痛苦,有人对着土壤分享成功的喜悦,还有人对着土壤抱怨老板的奇葩。
半年后,地质钻探队在城市中心公园的地下,发现了一层全新的“语义沉积岩”。
这层岩石的声波纹路,竟然和居民们朗读的内容,完全匹配!
林晚舟站在钻探现场,抚摸着那层岩石的断面,
“太疯狂了……” 她喃喃自语, “我们不再等大地替我们说话……我们自己,一层层盖起来。”
与韩松和林晚舟的“大张旗鼓”不同,叶临舟的选择,则显得有些孤独和神秘。
他独自一人来到青藏高原,点燃了一堆篝火。
但他的篝火,烧的不是木头,而是人类的话语。
他不再像古人那样,把想说的话写在纸上,然后烧掉。
他选择用更加现代的方式——将录音播放至火焰中。
那些录音,来自世界各地,有的是情侣间的甜言蜜语,有的是朋友间的祝福,还有的是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