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长安的曹操感觉自己身体明显不如以往了。
最早他以为只是由于前些日子军事奔波所以身体疲倦,加上头风复发导致自己身体暴躁,只要休息一下就好了,但是回到长安后休息了一天,他反而觉得身体更加疲惫了。
不过这不妨碍他击败刘备的决心。
虽然刘备没有在他撤军的时候追击他,不过他也不觉得自己设下的伏兵被浪费了——此前刘备输给过他很多次,所以警惕些也很正常。
不过因为忙着伏兵和反击的缘故,他没来得及让人去焚烧关中各地的麦田,这些粮食所在的区域如今已经陷入了刘备的掌控中,若是其拖延几个月才撤军,怕是这些粮食就保不住了。
此外就是樊城那边的曹仁派人送信回来,说樊城那边关羽的军队看起来最多只有2万,应该只是偏师,不过当地的民众又开始作乱,大概是前些日子征粮的士兵不太注意手段,引起逆反心理了,不过好在此前他就把宛城的民众杀过一遍,起到了很好的震慑效果,所以这次当地并没有民众公开造反,只是有不少刁民又想要趁乱南逃。
曹操觉得这是个不太好的信号,不过头痛让他没时间考虑这个问题——目前根据夏侯惇派出去的游骑的汇报,刘备军似乎在郿县打造什么东西,不过他们没法靠的更近,毕竟在几次小规模接触后,曹魏这边的轻骑兵损失比较大,短时间内也没有哪个将领是马超带领的骑兵的对手。
不服气的曹洪找曹操请了虎豹骑的领军权,想要去设伏给马超的羌人骑兵一个教训,可惜马超并不上当,扑了几次空的虎豹骑最后只能灰溜溜撤回长安,毕竟虎豹骑也是宝贵的军事力量,脱离大军在外晃悠,万一被刘备设下伏击有了损失,也是不划算的。
如此一个月后,刘备已经推进到了长安西侧,附近的郡县都换上了刘备军的旗帜,而此刻北方的援军还在路上,毕竟征调边军是件非常麻烦的事情,抽调其中一部分来援的前提是确保剩下的边军可以维持阵线,否则很可能陷入拆了东墙补西墙的困境中。
曹操觉得长安城坚固,又有大军在此,便是拖延些日子也不要紧,不过很快他就发现拖延不下去了。
首先是城中有流言,说此次刘备是奉诏讨贼,昔日皇帝被丞相逼迫太甚,写下衣带诏,可惜董承做事不密功败垂成,其他大汉忠臣也受到牵连,只有刘备逃了出去,后者忍辱负重,多年总算有积蓄力量,前来讨伐逆贼。
对于这种事情,自然要让校事府赶紧处理,曹操让司马懿赶紧跟蒋济去办,结果没多久,流言又换了个版本。
曹丞相身体不佳,主要是此前宛城落下的病根,之所以会落下病根是因为宛城一战魏王“一炮害三贤”,不但折损了典韦,还把曹昂这个培养许久的继承人给丢了,直接导致了其与丁夫人离异。
这也就算了,架不住丢了好大儿后曹操剩下几个儿子明争暗斗,可怜曹操费尽心思当上魏王,还要为这些事情头疼,最后还是曹丕靠着甄姬怀孕的功劳当上了世子。
不过实际上真正的原因是甄姬怀的孩子不是曹丕的孩子而是曹操的孩子,这就叫“我臣子的臣子不是我的臣子,我儿子的儿子还是我的儿子”。
相比上个版本的流言,这个版本的流言更加劲爆,曹操甚至没能在第一时间听到流言,还是他听到内侍私下里忧虑这种流言还能瞒上多久才逼着对方说出来。
更要命的是,由于早先没有人敢告诉曹操这个版本的小道消息,所以等曹操知道的时候,差不多整个长安城的军民都知道了。
事实证明,相比皇帝的丞相是不是忠臣,广大人民群众对知名人物的八卦花边新闻更感兴趣,曹操终于明白为什么这几天曹丕看自己的眼神都不太对劲了,于是他不得不义正词严地对魏王世子强调:
“你还不相信为父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