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武庚:这下我们真是殷地安人了!(2 / 4)

,就是这般朴实无华,且枯燥。

就在十七与水中精灵们持续斗智斗勇的日子里,各个时空的齿轮并未停转。

~~~

西周初年。

或许是放下了某些心结,或许是别的什么缘故。

本该于今年薨逝的周武王姬发,近来气色竟肉眼可见地好转了许多。

虽谈不上生龙活虎,但饭量见长,一顿能干两碗粟米饭。

肉?

别提肉。

尤其是做成了肉糜、肉酱、肉饼的形态。

一瞧见,某些被刻意遗忘的画面便会不受控制地涌入姬发脑海,胃里顿时翻江倒海,吐得连黄疸水都不剩。

分封的诸侯也陆续出发,前往封国。

但他们心心念念的火药、火器,终究是没等到。

官方的说法是:此物虽已窥得门径,然性极暴烈,尚未驯服,恐生不测。

待工艺稳定,可堪实用时,自会赐予诸位。

诸侯们心下冷笑:信你才怪!

定是已能造了,却怕火器之利不足以形成绝对压制,才扣在手里不肯分发。

罢了,不给就自己琢磨。

到了封地,天高地远,还怕弄不出来?

火药虽没指望,但锋利的铁制刀剑、雪白柔软的纸张,倒是按诸侯等级各有赏赐。

连同详细的制造工艺流程、难点注解,也一并誊抄在纸上,分发众人。

武王和周公旦心里明镜似的:这些东西,尤其是造纸术,拦不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即便不给,诸侯们到了封地,迟早也能摸索出来。

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大大方方给了,还能赚份感激。

铁器亦是同理。

那冶炼之法,本就是明朝那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太宗文皇帝朱棣,一股脑塞进评论区的。

从战国到秦汉再到宋明,各种土法高炉、炒钢灌钢技术,详略不一地堆在那儿。

你不给,人家多试错几次,也能成。

但这火药,是决计不能给的。

非是怕他们拿了便能掀翻姬周的统治。

是怕这些刚刚获得广阔天地的诸侯们,仗此利器,互相攻伐,自相残杀。

更怕其中冒出个志大才疏、利令智昏的蠢材,妄图提前尝尝“皇帝”的滋味。

大周未来需要数百年筚路蓝缕,开拓经营,方才奠定后世华夏之根基,方有始皇帝一统寰宇之可能。

若因这火药,半路杀出个没脑子的,把华夏苗裔给作没了,他姬发、他周族,岂非成了千古罪人?

当然,在各路诸侯看来,武王这纯属杞人忧天。

他们个个都觉得自己英明神武,绝不会玩脱。

武王就是小气,就是怕他们威胁统治,还扯什么为了华夏的大旗。

值得一提的是,天幕出现首日,便提及了“三监之乱”。

于是,武王迅雷不及掩耳地将三弟姬鲜、五弟姬度、八弟姬处拿下,囚于暗室。

当夜,姬发急火攻心,呕血不止,几乎以为大限将至。

他深知自己若此时撒手人寰,这三个素有野心的弟弟必成祸患。

为保江山稳固,他心一横,下诏将三人处死。

讽刺的是,吐完那口淤血,他竟感觉胸中块垒尽去,身子骨反而一日好过一日。

但他并不后悔。

雷霆手段,方显菩萨心肠。

旋即,他从众弟中另选了三名贤能者,前往监督殷商遗民。

消息传到朝歌,武庚吓得魂飞魄散。

三监之乱,另一个主角可不就是他么!

虽说天幕提及的史书多半是周人的春秋笔法,将煽动叛乱的主谋之名扣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