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1章 你看朕,还是感情用事了(1 / 3)

盛唐华章 青铜剑客 3495 字 13小时前

到底应该信任安守忠,还是应该听取王忠嗣的意见,这对李瑛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

从李瑛个人角度来说,他是愿意信任安守忠的。

当初自己并没有提出什么要求,但安守忠却主动跑到金陵去面见自己,并把妻儿送到自己身边当做人质。

单单从这一点上来说,李瑛就愿意相信安守忠。

而且安守忠也没有让自己失望,从去年七月自河内郡率兵北上,一举收复了河北北部的檀州、蓟州,并突破了临渝关(山海关),彻底夺回了被渤海人占领了三年的辽东地区。

从功劳上来说,安守忠已经超过了大唐的许多将领,夸他一句战功赫赫毫不为过。

但王忠嗣的禀报也不无道理,万一安守忠再次造反,与渤海国结盟反戈一击,那么河北将会再次陷入战火。

“安守忠手握八万兵马,自身骁勇善战,义兄想要如何铲除他?”

思忖了片刻之后,李瑛把书信放进了抽屉里,目视王忠嗣问道。

王忠嗣拱手道:“只要陛下同意,臣回到河北就提兵北上辽东,对外宣称与安守忠合兵进攻渤海国。

等到了安守忠屯兵的营州之时,安守忠一定会来与臣相见,到时候臣设下埋伏,掷杯为号,将他乱刀斩杀,以绝后患。”

“朕认为这样不妥!”

李瑛缓缓的吐出了一句话。

“其一,这只是大武艺写给安守忠的书信,并不是安守忠回应大武艺的。

其二,就算是安守忠回应大武艺的书信,也有可能是渤海国用的反间计,我们不能就凭一封书信便滥杀功臣,除非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安守忠确实再次生出异心。

其三,我们如果杀了安守忠,那么这支八万人的军队肯定会各个自危,弄不好会有大量的人员叛逃渤海国。”

李瑛说着话端起茶盏呷了一口,“故此,朕认为凭借一封书信斩杀安守忠绝非上策。”

“臣也不是没有想过这封书信是大武艺的离间之计,但安守忠确实有很大的可能再度反叛,故此劝陛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王忠嗣依旧坚持自己的意见,“杀一安守忠,彻底铲除辽东隐患,臣认为利大于弊。”

李瑛将茶盏放在桌子上,加重语气道:“朕绝不会因为一封书信便杀了安守忠,但朕一定会派人调查此事。”

看到李瑛态度如此坚决,王忠嗣只好退而求其次。

“陛下不杀安守忠也行,臣建议陛下降旨将安守忠调回长安,或者派他去安西、南方,甚至去高原上打吐蕃人,绝不能留他再继续在辽东统兵了。”

李瑛捻着胡须道:“那以义兄之见,何人可以代替安守忠执掌这支悍军?”

王忠嗣想了想道:“目前来看,有威望统兵而且还能战胜渤海军的也只有郭子仪、李光弼、哥舒翰等几人。

但他们都有自己的重任在身,目前俱都统兵在外,怕是无法抽调到辽东。

哦……兵部尚书杜希望倒也可以,但他才刚刚进京赴任两个多月,再把他调到边疆似乎有些不妥。

故此,臣举贤不避亲,举荐我麾下的副将王思礼执掌这支兵马。

此人文武双全,素有威严,而且也曾经在范阳节度使麾下任职过,臣认为他有能力统御这支兵马,并能与臣密切合作,尽快平定渤海国。”

“王思礼乃是义兄的左膀右臂,把他调走了,谁来辅佐义兄?”

李瑛依旧没有同意王忠嗣的建议,“不过你说的这件事朕一定会加以重视,也会派人前往辽东调查此事。”

既然皇帝不听自己的,王忠嗣也没有办法,拱手道:“臣也没有太多想法,只是想要集结北方的兵力,尽快平定渤海国。”

“朕相信义兄的初衷!”

李瑛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