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8章 旧路寻踪忆少年(2 / 4)

几个浅坑,是当年练飞刀时凿出来的。他忽然想起二十七岁那年的春天,白若雪刚满十六,非要学他反手掷刀的绝技,结果飞刀没中靶,反而钉住了他的裤脚。

"太爷爷快来看!"念北的声音从青石后传来,"这里有把生锈的剑!"

众人跟着过去,只见青石缝里卡着半截铁剑。剑鞘早就烂成了泥,剑身锈得像块红铁,可护手处隐约能看见个"镇"字——那是当年镇北军的制式兵器。柳依蹲下身,用银刀刮去铁锈,忽然"呀"了一声。

"怎么了?"苏瑶扶住她的肩膀。

"这剑......"柳依的指尖有些发颤,"是赵大哥的。"

凌羽的心猛地一沉。赵猛是他当年的亲卫,左手缺了根小指,所以总在剑柄缠块红布——此刻青石缝里果然露着点红布条,被露水浸得发黑。那年赵猛为了护他撤退,抱着敌将滚下悬崖,尸体都没找着。

念北还在拨弄那半截剑,被白若雪轻轻拉开了。"这是太爷爷的朋友留下的,"她的声音有些哑,"我们把它带回去,好好收着。"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凌羽蹲下身,指尖抚过那"镇"字。铁锈沾在指腹上,像凝固的血。他想起赵猛总爱说的那句话:"将军,等打完仗我就回家娶媳妇,让她给我生三个娃。"可他没能等到那一天。

"走吧,"苏瑶牵起他的手,她的掌心很暖,"采些菌子回去,晚上给赵大哥也添双碗筷。"

晨雾渐渐散了,阳光穿过松针落在地上,碎成点点金斑。凌羽望着那半截剑被柳依小心地放进药篓,忽然觉得这山路走得格外长,长到能从青丝走到白发,从烽烟走到炊烟。

二、石屋旧事

晌午的太阳晒得人发困,念北已经趴在白若雪怀里睡着了。众人在山坳里找到间石屋,屋顶的茅草烂了大半,墙角却还堆着些干柴。"这里以前是猎户住的,"凌羽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当年我们打游击时,常在这儿歇脚。"

石屋里有个土灶,苏瑶捡了些干柴生火,柳依去附近的小溪打水,白若雪把念北放在草堆上,盖了件自己的外衣。凌羽坐在门槛上,望着远处的山谷,忽然听见白若雪"咦"了一声。

"怎么了?"他回头问。

白若雪从草堆里抽出块布,上面绣着朵桃花,针脚歪歪扭扭的。"这是......"她忽然笑了,"这是苏瑶姐当年绣的帕子!"

苏瑶正往灶里添柴,闻言回过头,脸一下子红了。"你还留着?"她走过来想抢,却被白若雪举得高高的。

"当年你绣了送给王大哥,结果他不好意思收,偷偷塞给我了,"白若雪把帕子展开,"你看这桃花瓣,歪得像个小土豆。"

柳依端着水回来,看见帕子也笑了。"王大哥当年总躲着苏瑶姐,"她往锅里倒水,"有次凌叔让他送伤药,他走到帐外又绕回来,来回走了三趟。"

凌羽望着那方帕子,王诚的脸忽然在眼前清晰起来。那个总爱脸红的文书,写得一手好字,却连跟姑娘说话都结巴。后来他在守城时被流箭射中,临死前还攥着本没写完的家书。

"水开了,"苏瑶把帕子叠起来,轻轻放进怀里,"煮些菌子汤吧,念北醒了要喝。"

柳依从药篓里倒出采来的菌子,有金黄的鸡油菌,雪白的玉蕈,还有些带着红斑的止血菌。"这些都能吃,"她挑拣着,"当年在这山里,就靠这些活命。"

凌羽忽然站起身,往石屋后面走。那里有棵老槐树,树干上刻着些歪歪扭扭的名字,是当年的士兵们留下的。他摸着"李二狗"三个字,想起那个总爱偷喝酒的伙夫,他烧的红烧肉,能让整个营的人忘了想家。

"凌叔快来看!"白若雪的声音从屋里传来。

他回到屋里,只见白若雪从灶膛后面摸出个陶罐。罐